(852) 2525-6385
info@cgcc-wcesummit.org
歡迎辭
袁武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按此觀看視頻
- 華商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對促進環球經濟互動發揮獨特作用。
-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
- 香港服務業尤其可鞏固和提升本身優勢,在新形勢下助力華商探索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商機。
- 高峰論壇希望搭建本地工商和海內外華商交流平台,攜手探索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市場商機,並進一步探討提升香港現代服務業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和競爭力。
主旨演講
林鄭月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香港能積極發揮大灣區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與其他城市拼船出海,開拓海外市場和機遇,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 在粵港、深港共同努力下,一些對建設大灣區具標誌性的合作項目取得良好進展,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緊密聯繫,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助力大灣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 未來特區政府繼續增進與各地華商的聯繫,並已選定五個分別位於四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的合作區作為試點,鼓勵香港企業用好這些合作區發展業務,與海外貿易夥伴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香港作為獨特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角色。
- 特區政府正積極與RCEP成員經濟體緊密聯繫,以爭取盡早就香港加入協定展開磋商,期望通過爭取加入RCEP等推動對外關係的貿易發展,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按此觀看視頻
高雲龍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 按此觀看視頻
- 國家正在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愈開愈大”。
- “十四五”時期,大灣區要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加快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為國家構建對外開放新體制提供支撐。
- 大灣區要進一步集結各方資源,發揮創新優勢,吸納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與科技人才,打造科技創新中心、金融創新中心與新製造中心的集合體。
- 在強化大灣區產業鏈的同時,能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進而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 大灣區要充分發揮東西方文明交流頻繁的優勢,打造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視窗和樞紐。
- 希望廣大華商組織繼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努力做好“一帶一路”聯結者、建設者、貢獻者,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治理,開創共建共贏未來。
譚天星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貿易合作逆勢增長,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重要動力。
- 今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等,為世界創造更多需求,帶來更多機遇。
- “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全球華商心聲。
- 呼籲全球華商:
- 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建,助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共用發展機遇;
- 發揮融通中外的優勢,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進民心相通;
- 大灣區建設是推動“一國兩制”發展的新實踐。海內外華商加強合作,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按此觀看視頻
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按此觀看視頻
- 國家將進入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並構建新發展格局。
- 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將著力經濟發展,而科技創新會是第一動力,未來在基礎研究的投入將不斷增加,達至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水準。
- 國家的發展將會為世界華商帶來新的商機,當中包括:
- 國家將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十大高技術產業,最具潛力的領域包括資訊技術、生命醫藥、新能源。
- 老年人、中產階級和新世代將會帶來龐大需求。
- 智慧城市和城市群如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的發展。
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2021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主席- 華商穿行於中外兩個世界,對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巨大的作用。
-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把握好中國機遇,是全球華商逆境求進的關鍵。
- 香港金融業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為全球華商提供全面多元的服務。
- “十四五”規劃堅持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圈,實現科技創新的“大灣區模式”,將爲全球華人精英提供新機遇。
- 期待全球華商與香港中總一起,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 長遠來說,更應把眼光擴大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團結全球華商,推動RCEP和CPTPP互惠互利發展,以打破貿易壁壘。
按此觀看視頻
專題論壇(一):金融產業發展前景與機遇
按此觀看視頻
許正宇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香港金融業正在三方面下工夫:第一是鞏固優勢,繼續強化國際融資和集資中心的角色。
- 今年一到五月份,香港IPO集資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六倍,港股日均成交額亦有七成增長。
- 第二方面是開拓新市場,例如優化第二上市制度,務求吸引更多不同類別的行業到港上市,並籌備推出SPAC制度。
- 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是未來重大課題,未來五年政府將推出超過1,000億綠色債券。
- 第三方面是謀劃未來,在“十四五”規劃下,香港須清晰自身的定位,令社會、中央和國際投資者更清楚香港的角色和優勢,如此方可令未來的工作做得更好。
陳家強
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WeLab集團資深顧問- 香港金融業蓬勃發展,有賴於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例如深港同、滬港通、債券通等,令香港和內地的金融體系結合起來,內地和外國的資金可同時匯聚於香港。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功,有其體制優勢,例如香港的風險管理制度、交易制度和外國市場是完全一致的,有助交易更順暢進行。
- 未來香港金融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把握金融科技的發展、實現普惠金融,亦即令個人也可直接參與金融活動,不限於傳統的大機構和基金。
- 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不但令跨境交易成本降低,亦大大促進各類金融活動的互聯互通,令香港迎來重大機遇。
王兵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 即使在2020年的全球疫情下,香港金融業仍保持平穩增長,這有賴於三大優勢:包括與內地互聯互通、金融服務提供商齊備以及行業的高度專業性。
- 隨著內地經濟恢復、產業升級、消費擴容以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上“雙循環”戰略,香港金融業將迎來巨大機遇。
- 大灣區毫無疑問是重要市場,業界未來可重點關注區內科創金融、民生金融以及綠色金融三大領域。
- 大灣區各大城市的產業升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數字經濟的發展,都為香港帶來龐大機遇。
- 香港地處內地和東南亞之間,配合自身優勢,對推動一帶一路在東南亞的發展十分有利。
陳智深
盤谷銀行(大眾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近年東盟和中國在經濟上愈趨緊密,2020年東盟更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 “一帶一路”和雙循環戰略,令東盟成為國際投資者焦點所在,預期未來中國與東盟經貿關係將更緊密。
- 香港作為聯繫中國和東盟的樞紐之一,未來將迎來眾多嶄新機遇。
- 中國在東盟投資眾多“一帶一路”項目,包括公路、高鐵、港口、能源等,有助強化東盟的基礎建設以及促進區內國家間的聯繫。
- 去年雖受疫情影響,但中泰貿易仍提升了7%,可見兩國經貿關係之密切。
- 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弱點,泰國的經濟復甦亦需發掘新的增長點,中國可透過一帶一路增加泰國投資。
專題論壇(二):新常態下專業服務的功能角色
按此觀看視頻
鄭中正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 香港會計師具備多方面獨特優勢,精通兩三文語、了解國情、熟悉國際商務慣例,並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獲廣泛認同,能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將外資引進來。因此,國家各項重要倡議計劃如大灣區、“一帶一路”等,都是香港會計師的用武之地。
-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企業數碼轉型,故創新科技也是會計專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此外,香港會計專業可提供風險和危機管理、採購策略、資源整合等,協助內地及香港企業進行改革。
- 中國仍然是外商投資的重要據點,加上RCEP協定將進一步推動區內經濟融合,市場亦看好大灣區在RCEP框架下發揮重要作用,香港會計專業可謂發展無限。
劉會平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 在“十四五”規劃和雙循環的新格局下,香港專業服務扮演著重要角色,貿發局亦透過不同活動及服務,協助香港專業服務界進軍內地市場。
- 在內循環參與者方面,透過“GoGBA”灣區經貿通一站式平台、於大灣區城市設立的“大灣區服務中心”和“GoGBA港商服務站”、粵港合作周等項目,為港商提供不同類型的資訊及支援,協助他們以大灣區為切入點,開拓內地市場。
- 在外循環參與者方面,貿發局則通過多項國際會議、全球50個辦事處網絡、精準度高的商貿配對服務,促成港商與海外企業的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東盟,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區域樞紐和商貿投資平台的角色。
陳曉峰
一邦國際網上仲調副主席- 過去法律界予人滯後於發展和科技,故近年本港法律專業都積極朝向高端、高增值的發展方向。在大灣區、“一帶一路”市場始終存在一些文化、語言隔閡,法律專業亦開始應用更多科技元素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並推出COVID-19爭議平台、配合法律專業的人工智能翻譯等項目,大大提升法律專業的效益。
- 未來希望香港法律專業以出口法律服務的概念,為大灣區、“一帶一路”市場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在律政司和兩個律師會的支持下,香港律師能較易考取內地律師牌照,不僅可以在內地執業,也可從學習香港和內地在法規的不同之處,加深彼此了解。
房秋晨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 在新冠疫情下,中國企業迎難而上,推動了“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危中往往藏機,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巨大需求基本沒變,各個基建的合作需求更迫切。
- 隨着疫情得到控制,新一輪基礎設施的投資有望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五個領域和區域市場值得關注,包括:眾多國家的碳中和承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資訊化等基礎設施及東盟市場發展。
-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優勢獨特,可以攜手內地企業構建相互促進的基建建設合作領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將繼續加強香港中總、貿發局的密切合作,促進兩地企業和全球華商在國際基建領域的橋樑作用。
孔令龍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全國中央理事、 利安達LLKG國際特許會計公司首席合夥人- 專業服務在RCEP是重要的一個篇章,也是大灣區的重點。它代表重大契機與更多競爭。
- 香港與馬來西亞的合作見於四個範疇:一是專業人士,兩地皆用普通法,法律人才較容易協助兩地投資者避免法律糾紛;二是稅務規劃,馬來西亞的稅務法律跟香港大同小異,容易互通聯繫;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內專業知識聯盟若能擴大到RCEP將迎來更大契機。四是國際聲譽,馬來西亞被視為理想投資國,可望與中國、香港優勢互補,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 盼將來建立固定良好的平台,共同為企業互相在區域投資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專題論壇(三):創新科技合作與未來發展
按此觀看視頻
嚴浩
日本中華總商會理事長、EPS集團總裁- 中日之間在國家層面的交流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妥善解決。然而,日本商界對大灣區的發展和與中國的經濟交流還是持著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大灣區會為日本商界,尤其是日本華商帶來發展的機會。
- 現時不少日本華商在深圳及東莞投資,相信日後還會增加投資。華商可以連繫日本商界,推動他們一起到大灣區發展。
- 雖然日本在研發新藥能力超卓,但當地金融市場相對保守,不少研究成果得不到足夠資金,香港金融市場正好協助日本醫藥發展。
夏友正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企業發展總監- 特區政府重點支援創科漸見成績,香港正建立創新生態圈。
- 疫情催生數碼化,而不少傳統企業都開始重視新科技冀活化業務。
- 現在有超過1,000間公司在科技園落戶,15,000人在科學園上班,在剛舉辦的創科培育計劃,共有165間創科公司畢業,為歷屆之冠。
- 科技園正積極與深圳合作,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一區兩園」。期望彼此加強合作,將香港的初創公司帶到內地市場,同時亦能將內地初創公司經香港引領到國際市場。
袁遠
美芯集成電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中美關係緊張,影響人才流動,限制高新技術入口中國,其中對晶片的限制,遏制中國晶片業的發展。
-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加上實行低稅率,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推行吸引人才計劃,能吸引國際科研人才匯聚。
- 建議於香港科學園設置晶片研發的核心隊伍,並結合在大灣區城市如深圳和東莞設立應用和技術支援設施,在區內拓展集成電路製造和測試產業。
姚震邦
天空社有限公司創辦始人- 國家正發展十項戰略性產業,市場龐大,為企業帶來商機。
- 初創企業大可夥拍內地研究院一起拓展業務。
- 內地省市訂立不同政策支援創科發展。以前海為例,當局設立企業起動基金、提供租金減免,並定期舉為投資者配對活動。
- 不同行業適合到不同的大灣區城市,初創企業應多了解不同省市的支援政策。
Funded by Trade and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Support Fund, Trade and Industry Department